电商直播作为连接城乡市场的新型载体,为激活乡村发展动能提供了重要支撑。为让青年学子在田野间锤炼真本领、在服务中彰显真担当,7月15日,南昌师范学院文学与历史学院“文韵传声,普语润行”推普实践队探寻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金坪民族乡,将目光投向当地特色农产品翠冠梨,一场直播助农活动由此展开,勾勒校地协同振兴新篇。南昌师范学院文学与历史学院“文韵传声,普语润行”推普实践队前往金坪民族乡进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孙浩杰 摄
实践队发现,当地群众在拓展农产品销路时,常因方言壁垒导致与外地收购商沟通受阻,据此,实践队明确工作方向——以推普工作为抓手,帮助群众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使普通话成为连接乡村与市场的沟通桥梁。硕果盈枝的梨园间,当地侗族果农向实践队队员系统传授梨品辨识知识。他们现场采摘翠冠梨与黄花梨,从外观、触感、气味等维度细致讲解二者的差异。队员们凝神聆听、亲手比对,在实践中熟稔了梨品辨识的专业技能。
实践队成员听果农讲解水果品种知识。孙浩杰 摄
为提升直播助农实效,实践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一力扛起直播策划与培训的重担。队员们结合翠冠梨生长特性与金坪民族乡多民族文化特色,精心设计“果园实景展示+民族种植故事”直播脚本,以差异化内容增强传播吸引力。针对果农镜头表现力不足的问题,实践队开展系统化互动演练,通过场景化引导帮助果农克服镜头恐惧,提升自然表达与临场应变能力。同时,队员们主动承担短视频拍摄与制作任务,聚焦翠冠梨生长环境、采摘过程等核心内容,制作优质预热素材,为直播活动积累传播势能。镜头前,队员们详细介绍翠冠梨的原生态种植优势;侗族果农结合种植经验,补充产品特点,双方默契配合,生动展现了农产品品质与乡村风貌。直播不仅拓宽了翠冠梨的宣传推广渠道,更广泛传播了金坪民族乡的特色产业故事。
实践队成员在果园直播助农。孙浩杰 摄
此次实践既是提高农产品知名度与销量的具体举措,也是通过推普工作赋能基层的生动实践,是青年学子扎根泥土、锤炼本领的生动写照。未来,南昌师范学院文学与历史学院将持续深化与金坪民族乡的联动合作,依托专业优势常态化开展推普帮扶,通过定制化语言培训、实用表达指导等方式,切实提升当地群众的普通话应用能力,以推普之力畅通产销沟通渠道,让青春力量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彰显价值,推动乡土特色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作者:吴盈建 梁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