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生活》近日重回热搜,这档曾因收视率下滑而宣布停播的节目,在两年之后迎来了回归的消息。对于节目组来说,这次重启或许更像是一种“救市”举措,试图挽回曾经的辉煌。
回顾第七季的录制,当时黄磊和何炅明确表示,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参与的季节。那时,《向往的生活》的收视率已经明显下降,豆瓣评分也从第二季的8.0跌至第六季的最低5.8分,网上的差评不绝于耳。于是,停播成了他们的“止损”选择。
然而,时隔两年,《向往的生活》宣布重启,依旧由原班人马——何炅、黄磊、张子枫和彭昱畅担任常驻嘉宾。从阵容上来看,新一季似乎并没有带来多大的变化,仿佛是换汤不换药。假如消息属实,这意味着节目的结构和风格可能依旧延续以往的模式,甚至连“汤”都没有太大变化。
节目如今接档了《中餐厅》,这是一次不小的挑战。能否成功,或许取决于节目组是否会从根本上审视和调整过去的制作方式,但若常驻嘉宾和态度不变,我预见节目将难以迎来转机。
从综艺节目的大类来看,其功能通常可以分为三种:放松心情、治愈观众;通过搞笑带来欢乐;或是传递知识,拓展观众认知。而《向往的生活》一直以来以治愈功能为主,设置在乡村背景中,呈现慢节奏生活的温馨画面,辅以适当的搞笑元素,以增强观众的娱乐性和看点。
然而,为什么《向往的生活》渐渐变得乏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常驻嘉宾的更替。刘宪华的离开,带来了彭昱畅、张子枫和张艺兴的加入。与刘宪华不同,后来的三位常驻嘉宾大多以演员和歌手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他们可能由于偶像包袱或对综艺节目的理解有限,表现显得过于拘谨,要么积极工作,要么安静站在一旁。无论如何,这样的表现与观众的期待之间始终存在落差。观众希望看到的,是具有更多互动、搞笑、甚至生活智慧的嘉宾,而不是仅仅在“生活”中做“生活”的事。
同样,黄磊的态度问题也不得不提。节目以治愈为主打,然而黄磊在节目中的言辞时常充满抱怨,甚至有时候显得有些负能量。当节目里有新人需要加入时,他不仅表示不认识,还曾表达过对做大量饭菜的疲惫。这种抱怨无疑影响了节目的整体氛围。如果《向往的生活》是要呈现一个治愈温暖的环境,黄磊的负面情绪显然与这一氛围不相符。
从艺人态度来看,综艺节目本质上是商业产品,嘉宾的责任不仅是个人表现,更是为节目和观众服务。每一个常驻嘉宾都应该反思:“我参与的综艺节目,是为了什么?我能为节目贡献些什么?观众想要看到什么?节目怎么才会更好看?”这应该成为每一位常驻嘉宾的自觉,而非单纯地依赖粉丝的支持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然而,现实是,某些嘉宾在节目中往往抱有“我只要表现好,不犯错,就能得到认可”的心态。这种心态恰恰暴露了某些流量艺人的弊病——他们习惯了通过粉丝的支持来换取节目上的好评,久而久之,节目便变成了粉丝的“专属剧场”,而不再是为广大观众提供优质娱乐的场所。当粉丝的关注度下降,节目也就失去了吸引力,甚至走向消亡。
综艺节目的本质是为观众服务,不是为少数粉丝服务。节目组应当时刻保持这一意识,在录制前就要思考:“我们的目标观众是谁?我们能为他们呈现什么样的内容?怎样才能让他们感到有趣、治愈、放松?”一旦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节目便很难吸引新的观众,也难以维持现有观众的忠诚。
《向往的生活》需要的是一种诚意,一种对节目的责任感,而不仅仅是满足一些特定群体的需求。如果节目组不能摆脱对粉丝的过度依赖,节目无论形式上如何调整,都难以打破困局。希望节目能够真正从内到外进行反思和改革,不然,像我这样的普通观众,恐怕也只能敬而远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