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在综艺节目中的表现曾引起过我不少的关注。从《浪姐》到夫妻类节目,再到观察类综艺,她的表现总体上似乎没有太大的问题。即使偶尔曝露出一些小瑕疵,也都算不上严重,大家也只是会心一笑,草草了事。然而,在《桃花坞》的表现却截然不同,问题频频显现。
《桃花坞》赋予她的最大任务,却是做真实的自己。在这档综艺中,每个人都被要求展示他们的真实个性,而不是遵循特定的任务线索。这种要求对于不少人来说都颇具挑战性,尤其是当真人秀和综艺效果之间需要寻求一种微妙的平衡时。
朱丹的矛盾心理在许多场合中都得以体现。她在选择房间时显得过于较真,明明是和不太熟悉的同事合住,却偏偏要挑剔到哪位同事最不合适。她的评分过低时,会明显流露出不快。面对这样的情况,她又试图表现得比较洒脱,甚至故作轻松地开玩笑,这正是她内心拧巴的体现。她内心的挣扎和不适,即便想要置身事外,却又无法做到,始终在纠结与放松之间徘徊。
在给两个男生吃鸡腿时,她提及“弟弟在长身体”,但实际上年纪最小的竟是欧阳娣娣,年仅二十,而满快三十的男生却被她错认为“弟弟”。结果一语成讽,惹怒了众人。她常常自称为“妈妈”,而当娣娣称呼她为“妈妈”时,竟又不情愿,甚至想要摆脱这种称呼。母亲节时,她又期待每个人给她送上几句祝福,究竟她真正渴望的是什么?
朱丹在主持过程中的失误,比如叫错某个人的名字,虽然其他人可能早已把这事抛诸脑后,但她却始终放不下,借机在每个节目中提及。回忆起她的“鸟笼”行为艺术,话题又会被她提起。一会儿说自己被困五年,一会儿又表示在《浪姐》之前早已走出困境,隐约流露出在团队中的特殊地位,一会儿又自言自语至今都不敢观看那个视频。
《桃花坞》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而朱丹似乎又过于世俗,不太适合这样的环境。徐志胜曾提到,每次离开桃花坞时,都会感受到尘世的生活急速涌动。而朱丹正是那滚滚红尘中的一部分,带着这份世俗的气息席卷而来,难以融入这个脱俗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