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娱乐网 花上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头条 »

外国人最爱的中文歌手竟是他?《来财》《大展鸿图》让中文说唱火出国门

搜狐娱乐专稿(林真心/文)“华语一哥”,换人了?

Spotify最新榜单显示,说唱歌手揽佬已取代周杰伦,成为华语歌手中月听众数量最多的歌手,月收听人数突破302.2万。

你或许对揽佬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一定听过“来财来”和“大展鸿图”。

《八方来财》《大展鸿图》这两首带有浓厚地域色彩的说唱歌曲,前者全网总播放量已超过100亿,后者则在海外掀起了翻跳热潮。

在方言说唱火出国门的背后,中文说唱已迎来真正的“大展鸿图”。

方言说唱的持续发酵

《大展鸿图》的爆火并非偶然现象。

方言说唱的流行,其实从2017年《中国有嘻哈》播出时就已初现端倪。

彼时,冠军GAI多次在舞台上表演融入重庆方言的说唱作品,用极具地域特色的方言演绎江湖豪情与市井烟火气,这种独特的风格一直延续到如今的《歌手2025》舞台。

川渝地区凭借其包容性强的文化氛围、闲适的生活状态以及方言本身的韵律优势,成为了说唱音乐的沃土,孕育出众多知名厂牌和说唱歌手。重庆、成都的多个说唱厂牌都十分擅长用熟悉的方言创作歌曲,作品传播度也极为广泛。

如今,越来越多说唱歌手开始在作品中融入其他地域、民族元素。

不仅导师万妮达的《莫加戴》中结合了闽南语元素,《新说唱2025》中也有不少融合方言的说唱作品。

来自莆田的翁杰Winjay演唱了带有浓浓“海蛎子味”的《南部Southside》;Yamy郭颖带来了粤语说唱;BABYKUSH演唱了《Kyrgyz Swag(游牧自信)》;翁杰Winjay和OuttaWave合作的《街道热》则将南北方言与细碎律动巧妙结合。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5年中国说唱音乐市场消费行为调查数据》,华语(标准国语)以54.45%的占比成为最受欢迎的说唱音乐语言,华语(地区方言)以48.86%的占比紧随其后,这一数据反映出方言在说唱音乐中受欢迎程度。

而方言说唱之所以能快速传播,自有其内在基因。

一方面,与普通话相比,方言的词汇和发音更加丰富,韵律感更强,朗朗上口;另一方面,几十秒的说唱片段非常适配短视频传播环境,易于模仿,能够引发强烈的地域认同感。

《八方来财》《大展鸿图》就是典型例子,简单重复的歌词配上洗脑的旋律,让人听过几次后就忍不住跟着哼唱。

不同于“勒是雾都”的燃炸风格,这两首爆款曲目都采用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意象,自带画面感,用扎根于广东人日常生活的物品唤起听众的文化归属感。

尽管这两首歌被不少人诟病“庸俗”“土气”,认为它们趁着“大家都想搞钱”的时机靠荒唐抽象走红,但不可否认其存在的闪光点。

《大展鸿图》采样了经典粤剧《帝女花》,将来自美国南方的孟菲斯嘻哈beat与中国东南沿海的地方文化相结合,开创“揽式孟菲斯”,受到不少海外说唱歌手的推崇,网友甚至调侃道:“这个beat用来配梦话都好听。”

《八方来财》采用客家口音的普通话,带有浓重的民俗风情,贴合广东人千禧记忆从而引发“中式梦核”感。

而“老天保佑金山银山全都有”的原曲《因果》,则采样自86版《西游记》的玉帝专属的天府乐。

不破不立的创新突破

重庆方言演绎江湖侠义,客家方言展现中式梦核,这些作品能够出圈,核心在于打破了人们对说唱的刻板印象。

作为一种舶来品,说唱进入中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总是和潮酷、叛逆、小众等标签联系在一起。

借鉴国外说唱歌手的风格,在歌词里展示自己的成功和财富,是当时主流的表达方式。即便是知名说唱歌手,歌词中也常常绕不开“房子车子票子”和“最牛最顶最厉害”这类内容。

当算法开始偏爱洗脑的hook和简单重复的歌词,那些真正需要时间沉淀的叙事性作品逐渐被边缘化。

根据《中文说唱音乐报告(2022)》,说唱歌词中“金钱豪车”的比例有所下降,“梦想”成为高频词汇TOP1。

揽佬的说唱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表达。顶配的编曲采样、看似平淡如水实则韵律节奏感浑然天成的talk flow,再加上他用通俗的意象让说唱变得更加接地气,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

眼下,说唱圈正围绕“土”“洋”展开争论。

起因是《新说唱2025》的热门选手TopBarry在节目中挑战“大魔王”那吾克热时,直白地称对方为“土哥儿们”,还说出“十一组大魔王里有九个都是土哥儿们”这样的言论,引发争议。

这里所说的“土”,是相对于“洋”而言的,由此划分出两个阵营。

简单来说,紧跟国外流行的Auto-Tune、Drill、Jersey Club、Afrobeat、孟菲斯Beat、底特律等风格的,属于“洋”队;而没有及时跟进国外风格,仍在唱快嘴、玩技术流的说唱歌手,则被他们称为“土哥儿们”。

过于“土”或过于“洋”都会受到批评,这本质上是一场审美权的争夺。

同样风评两极化的揽佬,在这场争论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将本土风格、地域特色与时兴的风格相结合,孟菲斯beat包裹客家商谚,唱出客家人热衷于做生意、想发财的心声,用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非典型说唱”反而构建了更普世的情感连接。这种打破刻板印象的尝试,让说唱获得了更高的热度。

客观来讲,当一首说唱歌曲能够引发大众的共鸣和讨论时,它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大展鸿图》在网上的爆火,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引发了人们对地域文化、生活方式的讨论。有人觉得它“土”,有人觉得它接地气,但无论如何,它都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地上”说唱的发展态势

揽佬的月听众数量超过周杰伦,这绝非个人意义上的成功,更体现了中文说唱的不断进步。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5年中国说唱音乐市场消费行为调查数据》显示,愿意为数字专辑付费的受众占比51.55%;其次是参加音乐节,占比41.61%;购买实体专辑的意愿也较高,占比36.23%;参加演唱会的占比34.58%;在线音乐平台会员的占比28.99%;购买周边产品的占比27.54%;说唱巡演的占比18.63%。

说唱,这个曾经被贴上“反叛”标签的小众文化,如今已形成完整的市场生态:进入大众视野的说唱歌手们开巡演、上音乐节、跨界参加节目,还曾在选秀节目中担任导师。

从地下livehouse到音乐节主舞台,从盗版mixtape到Spotify榜首,中文说唱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产业升级。

这场进化最显著的特征是人才结构的迭代。网传的《新说唱2025》七强名单中,五位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不乏人民大学毕业生、纽约大学硕士。18岁的选手Top Barry今年也参加了高考;邓典果直接把大学本科毕业写进了过往荣誉中。

这并非偶然——在说唱文化本土发展的过程中,说唱综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在大规模曝光的背景下,行业对创作的系统性、文化表达的深度乃至商业谈判能力的要求,都在重塑从业者的画像。

那些调侃说唱歌手学历的段子,或许要改改了。

此外,说唱类综艺的主旨变化也值得关注。

“新说唱”系列经历了科普、启蒙阶段,2023年开始向“少年说唱”这一垂直领域探索,2024年则打出“巅峰对决”、神仙打架的概念。

《说唱听我的》收官战中,说唱歌手早安凭借与龚琳娜合作的新中式风格说唱拿下冠军;《说唱新世代》则更多选择解构社会议题,唱出对现实的思考和个人的见解。

而后,不断涌现的方言说唱作为说唱文化的分支,凭借独特的地域特色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打破圈层,在《新说唱2025》中也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这意味着,站在产业转折点上,中文说唱已完成从“舶来品”到“本土化”的关键跨越。

当重庆的江湖气、广东的生意经、莆田的海腥味都找到属于自己的韵律,这种文化融合孕育出了全球说唱版图中最独特的声部。

揽佬的月听众数量超越周杰伦,其象征意义在于:中文说唱不再需要超级巨星背书,它自身已成为一种足以承载时代情绪的语言。

当然,方言说唱的爆发性增长也面临可持续性的质疑——当新鲜感消退,没有扎实内容支撑的地域符号终将沦为文化猎奇。

不过,相信到那时,中文说唱还会有更广阔的表达空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花上娱乐网 » 外国人最爱的中文歌手竟是他?《来财》《大展鸿图》让中文说唱火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