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娱乐网 花上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头条 »

从Live House到大型体育馆,旅行团20年的“下一站”

“别再徘徊黑暗尽头,别再装洒脱”,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在全场合唱的声浪中,旅行团主唱孔一蝉再度落泪,与台下的歌迷们挥手告别。这是7月5日旅行团20周年“下一站”巡回演唱会首站深圳的现场。

20周年的金曲串联起跨越不同年代的歌迷,从《悠长假期》里“我想去的地方,谁给我导航”的放松曲,到《永远都会在》中“生活似海,起伏不定,无边总是看不到头”,那些在考研自习室深夜循环播放、与孤独和压力共存的emo时刻;从《风犬少年的天空》中“就让松枝再次点燃那青烟,我们逆流而上穿过时间”的梦想宣言,再到新歌《我要走啦》对生死与失去的释怀。旅行团的歌单像一本不断续写的青春纪念册,他们从未试图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却在20年的时间长河中,渐渐成为无数人心灵世界里的“摆渡人”。

演唱会现场,在唱到《我要走啦》时,孔一蝉突然举起一张手写纸牌,纸上写着“RIP DIOGO JOTA YNWA”,键盘手韦伟怀抱利物浦的球衣站在身旁,大家在台上相互拥抱,彼此安慰。就在7月3日,旅行团最爱的利物浦球队20号年轻球员若塔在西班牙突遭车祸去世,年仅28岁。那些猝不及防的失去、未及告别的遗憾、生命无常的痛苦,都在此刻连接在一起,化作无声的力量。

演唱会是对旅行团20年成长史的一次回顾——那些曾在Live House台上祈祷观众千万不要中途走掉的青涩夜晚,那些曾面对队友离别的伤感和遗憾,那些在音乐节舞台上尽情燃烧的日与夜......在演唱会现场,当整个内场都站起来集体“蹦迪”,所有人沉浸在大合唱中与“颠倒的世界”彻底”Bye Bye”,被音乐温暖的心灵,也在此刻完成了一次对青春“最盛大的加冕”。

在跳动的荧光灯海里,当旅行团“下一站见”的承诺响彻夜空,大家已经开始期待厦门站和北京站的到来。

2019年,旅行团登上《乐队的夏天》大火,2020年登上《歌手•当打之年》再度出圈。这些年来,旅行团的乐队事业蒸蒸日上,巡演的规模也从Live House不断升级,从2000人、5000人再到挑战近万人大型体育场馆,事业稳打稳扎,一步一个台阶。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创作从未断过,2020年先后发布了《似近似远》《似你似我》双专辑,2022及2023年先后发布《爱上这样的风浪》和《爱上这样的疯狂》双专辑,还有2025年即将发行的旅行团20周年新专辑。

面对日渐红火的事业,旅行团有意地保持了一种接地气的生活状态。孔一蝉和吉他手黄子君已回到了家乡,和老婆孩子定居在柳州,韦伟同样已成家,随老婆孩子定居在西安,三个人现在来北京叫“出差”,只有鼓手徐彪这个老北京人驻守在北京。

在接受音乐财经(ID:musicbusiness)采访时,大家调侃旅行团是中国第一支“倒插门乐队”,因为都是和老婆丈母娘住在一起,同时还是孩子最多的一支乐队,四个家庭7个孩子。螺蛳粉、婚纱照、房贷、失业、考编、鸡娃这些话题贯穿在我们的访谈中,旅行团一直生活在烟火气里,保持着高敏感创作状态的同时,也一直保持着那一份纯粹的少年感。

初出茅庐:

“逃离家乡北漂,就想证明自己”

“从小到大看起来好像是有点傻,但是好像继续做下去,它的价值就是很大很大的啊。”

——韦伟

1999年,柳州工业区的灰蒙天空下,孔一蝉(时名孔阳)和韦伟用堂兄弟的默契,将《挪威的森林》的旋律改编成方言版。随着吉他手黄子君的加入,让“The Shadows”乐队在柳州地下音乐圈开始崭露头角——尽管他们的“小清新”风格曾被金属党围攻,甚至因乐队名与本地乐手重合而被威胁改名。

因为柳州当地就两拨人玩摇滚乐,一波是100多人偏向于Old School的金属党,另一波就是热爱披头士的这几个年轻人,因喜好不同所带来的对立情绪发展到后来,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当时我们是听清醒、听新裤子,听花儿乐队、麦田守望者,这波乐队成长起来的。”孔一蝉回忆,当时就喜欢时髦、清新和快乐的音乐,那会被整个城市的音乐圈排斥,已经到了想迅速逃离的阶段。“因为在那你得不到承认,得不到你自己想要的、追求的东西,我相信很多人也都有相似的经历。”

逃离家乡去北京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在当时对于三个高中生来说,北京就是神往已久的“音乐乌托邦”。

孔一蝉父母是美术老师,父亲是一位音乐发烧友,尤爱古典音乐,孔一蝉也是美术生。为了心中热爱的音乐,孔一蝉试着说服父母,同意自己放弃高考去北京闯荡,如果不行再回来复读考美术。对于孔一蝉的种种“离谱”行为,父母虽然担心但也抱着宽容的态度,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

那时,千禧年刚刚开始,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宣传遍布全国,中国加入世贸,处处是生机,到处都是冒险者,绿皮火车上多三个“逐梦音乐圈”的年轻人也不显得“天方夜谭”。

2005年,三人揣着借来的100元,带着刻录的demo和几页歌词本,挤上绿皮火车硬座来到北京。在摩登天空办公室外,他们伪装成外卖员混进面试现场,用一首《The Story of Sun and I》打动了沈黎晖。签约后,乐队正式更名为“旅行团”,首张专辑《来福胶泥》(Life Journey的音译)以英伦摇滚为底色,凭借清新自然的风格与真挚的情感表达,成功收获了一批乐迷的喜爱与支持。

孔一蝉笑道:“恰巧真的就是摩登天空最后签了我们,我们听的唱片最多的就是来自于这个公司,可能真的是一种连接。”

2008年第一张专辑《来福胶泥》发布,这张专辑的诞生过程充满了“北漂的回忆”。譬如,专辑里的最后一首歌《Lonely Day》来自于乐队在海淀五道口13Club演出后的清晨。彼时,他们能拿到的演出费仅190元,乐队为省打车费,在场地对面的避风塘熬到天亮,才挤上回通县(现通州区)的第一辆公交车。在车上,吉他手黄子君用手机记录下旋律灵感。

在过往的媒体采访中,乐队与北京人、鼓手徐彪的相遇堪称“螺蛳粉定情”故事。最早,徐彪是午夜飞行乐队的鼓手,旅行团首专首发演出时,午夜飞行来做演出嘉宾,一来二去大家就熟了。旅行团第一次巡演,乐队缺鼓手,徐彪正好有空就加入了团队,一轮巡演下来,哥们几个的感情越来越好。回京后,有一回四个人挤在西大望路的螺蛳粉店,一碗粉、几杯啤酒下肚,就这样,徐彪成了乐队第四位成员。

那时的Live House远未普及,乐队的第一轮巡演辗转于酒吧和Club演出,场地简陋到需要乐队自己把音响弄出声音,票房收入十分微薄,台上乐队演着,心里却在盘算着怎么才能别让台下这些人中途走掉了。

2010年春节前,他们连回家的路费都凑不齐,在MAO Livehouse办专场“自救”,黄子君回忆道,“其实公司挺好的,说那办呗,也不收费,等于你挣了多少就是你们自己的。”于是,大家有了买年货发红包买票回家的钱,过了一个“稍许体面”的年。

经历了初到北京的新鲜感、初出茅庐的成就感以及第一次巡演的兴奋期,乐队开始进入到前途渺茫的混沌期。2013年,贝斯手小P决定回老家柳州发展,他要离队的消息给了成员们沉重一击。于是,有了《于是我不再唱歌》这首代表作。

最初一段时间,只要旅行团在台上唱这首歌,大家唱着唱着就唱不下去哭了。如今,小P被大家开玩笑称为柳州“音乐教父”,每年过年大家回柳州都会相聚,这份情谊也格外珍贵。

第三张专辑《于是我不再唱歌》发行于2013年12月28日,乐队成员们把面对选择时的苦楚与难处都写进了音乐,这张专辑也让大家坚定了在音乐路上走下去的决心。2015年,《于是我不再唱歌》获得第四届“阿比鹿音乐奖”“最受欢迎摇滚单曲奖”。

正如韦伟所说,“于是我不再唱歌”是一个填空题,并不是真的不再唱歌,而是更坚定要唱下去,这份坚定也因为有成员、家人、合作伙伴、乐迷的支持而成立。而每次旅行团的现场,“大合唱”也是必不可少的经典环节,所以说“于是我不再一个人唱歌”。

乐队开挂指南:

守好分寸,把钱分好

“旅行团的‘团’字里面不是‘才’,是一个‘寸’啊,一个团队,要长久地做下去,才华是基础的东西,但是能长久的是需要每个人都要有分寸。”

——黄子君

2013年底,《于是我不再唱歌》专辑发布后,旅行团与公司的合约到期。

经历贝斯手小P离队的阵痛,乐队成员决心独立运营。韦伟是个闲不住的“焦虑型”创作者,他渴望突破一年就演那么几场音乐节的局限,大家都不愿被困在舒适区,孔一蝉也说:“跳出来看,我们真的那么好吗?”

2014年初,乐队在松榆里胡同挂牌“来福胶泥工作室”。排练室第一年的月租仅1000元,毗邻务工市场,邻居们虽不懂音乐,却常互相帮忙,这份烟火气成了乐队创作之外的温暖慰藉。在独立运营后,果然旅行团的创作效率提升,接连发布《B Side》、《10 DAY'S》及海外版专辑《Hello》。

2015年,独立音乐圈兴起剧场巡演热潮。2016年北展十周年演唱会后,旅行团开启全国剧场巡演,票房不佳对于当时心气高的旅行团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成员之间陷入了精神内耗,反复吵架、冷战,即使孔一蝉翻遍成功学书籍,也无济于事。

转机出现在2017年春节,韦伟在群里抛出三首Demo——《勇》、《你》和《永远都会在》,韦伟说:“就当这是最后一张专辑。”这句话成了粘合剂,这些歌曲,后来都被收录进专辑《永远都会在》中。

很多媒体报道都记载过这一段差点解散的故事,一起战斗过的感情固然重要,但解决好“怎么分配收入”的问题,才是决定乐队后续发展的关键点。

正如鼓手徐彪说:“任何的团体一定要在经济利益上达到一个平衡,它才能走远,一旦崩了,对,就是什么都没了,你挣再多钱也没用。”

在业内,乐队经营一般是两种模式,一种是“合伙人”机制的均分,乐队成员都是联合创始人;一种是“雇佣制”,核心人物作为“老板”,雇佣乐手来演出,给演出费,不涉及分成。很多乐队和经纪团队的崩塌都和分配机制不公平有关,穷的时候可以一起穷,图个开心,一旦钱开始进来,真正考验人性的时候就到了。

在内部分配机制上,旅行团经历过“均分”、“不均分”,再到如今“演出均分+创作激励”的阶段,当时延续至今的分配方式是:

演出收入的分配,均分:考虑到演出时大家在舞台上都是全力以赴,发挥所有的能量为观众表演,所以演出现场部分的收入,四个成员一定是均分的。

创作收入的分配,创作激励+投资利润股东制分配:旅行团设立了资金池激励创作,尤其是平衡歌曲创作者和编曲者的付出,乐队内部规定每次演出秀费拿出 20% - 30%放入资金池。写新专辑时,每首歌内部定好词曲编价格,从资金池中拿钱支付给创作者和编曲者。

在音乐版权方面,旅行团目前采用类似股东制的分配模式,做唱片时大家共同投资,写词、曲、编曲者按既定标准获取劳动费用,一张唱片的营收利润则由大家平分,如队长黄子君和财务总监徐彪所言,“这是一个很生意的状态。”

正因为内部经济模式稳定运行,乐队才能沿着既定路线稳定发展。现在,旅行团四个人都是“联席CEO”,一个人管一摊事,分工明确,在各自的领域做到“有分寸感,不要互相干涉”,如果实在都不擅长,那就交给专业的人来管。

即便面对《乐队的夏天》节目大热,给上节目的乐队在很短的时间内带来几百万上千万的大额收入,旅行团内部依然保持了团结平稳的状态。虽然创作上的矛盾和纷争是正常现象,但的确旅行团很好地避免了因劳动收入分配失衡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尤其是可能导致“乐队崩盘”的人性考验。

在外部,2017年,旅行团和经纪人封夜接触了不少公司,最终和街声达成全面深度合作。

街声当时也十分看好旅行团的发展潜质,在资金方面,街声投资来福胶泥工作室,给到乐队在事业发展阶段的关键支持;在音乐上,旅行团日常和街声总裁贾敏恕保持密切沟通,贾老师经常会给到孔一蝉一些音乐上的灵感。

不过,整体上,工作室依然保持独立运营的状态,每年会和街声开年度规划的会议。和街声的合作,主要体现在系统的对接上,从音乐版权的管理、发行到巡演的策略性规划,街声都会深度参与其中。譬如,《永远都会在》这张专辑通过街声派歌发行,同时为旅行团匹配了简单生活节、Live House巡演、《大事发声》节目以及各种综艺的机会,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打法。

这一系列精准打法使专辑迅速破圈,乐队不仅一扫颓势,摆脱了此前低迷的状态,自此再未陷入过分裂危机,进入到事业发展的上升通道。

20年走到大型体育馆:

借着这股劲,冲上去

“我们每次演出之前都会给自己的心理暗示,我们把每一场演出都会当成最后一场来演,所以我们会付出 200% 的力,甚至五百一万的力去完成每一次的表演。”

——韦伟

一首首金曲陪伴无数年轻人度过高考、考研、考编、找工作、恋爱、求婚、成家的不同阶段......从Live House到大型体育场馆的跨越,这也是旅行团20年的一部成长史。

这几年,旅行团选择了一种“阶梯式”的策略挑战大场馆,就像是“爬山一样”。2021、2022、2023,乐队每年都在Live House巡演,坚持“每场必售罄”的目标,确保在1500-2000人规模的演出中积累经验。2023-2024年,他们从2000人场次起步,逐步地升级至大型体育场馆。

2023年9月,旅行团第一次举办场馆级别演唱会“于是我不再一个人唱歌”,广州上海双专场全售罄,近万人到场;2024年场馆级别全国巡演「下一站」走过七座城市;2025年,乐队成军20周年的旅行团推出「二十周年特别呈现」企划概念,结合全新创作专辑,再次提升演出内容和舞美规格,开启深圳、厦门和北京三城场馆级的巡回演唱会。

黄子君说,“你就借着这个劲,这几年再往上连续地冲,中间不要断档。”

旅行团二十周年演唱会,每场设计了超25首歌曲,被巧妙地划分为五个“情绪色块”,如同一幅画卷,依次展开。

第一部分“热烈奔放”,开场即点燃现场的激情;第二部分“阳光向上”,传递勇往直前的力量;第三部分“心灵探索”,展现乐队深沉和思考的一面;第四部分“回归怀旧”,温暖治愈,唤起大家对乐队过往经典作品的回忆;最后一部分“合家欢”,再度热烈释放,将现场气氛推向最高潮。

这种编排方式,就像一位“画师”,用音乐的色彩勾勒出乐队20年的成长历程,让观众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体验到如过山车般的人生百态。演出团队今年在舞美灯光方面下足了功夫,将以往的一整块屏换成四块屏,也为舞台表演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看演唱会是一个真心换真心的事情,观众在听完一场音乐会后,回到生活也能重新坚定未来的路”,孔一蝉说,乐队有100多首歌,不可能每一首歌都选,需要满足大场馆舞台的表现力,同时充分考虑了观众的需求,大部分歌曲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也加入了新专辑作品的首演,譬如,这一次在深圳场,旅行团演了新专辑中未发行的新歌《他乡故乡》。

对于旅行团来说,巡演是他们与乐迷直接交流的重要方式。他们将每一场巡演都当作最后一场来演,全力以赴,为乐迷带来最精彩的表演。

2023年7月,旅行团在西安演唱会途中突遭停电,却带来一场令乐队成员和乐迷都终生难忘的“特别音乐会”。

当时大家正在台上演出,整个场地毫无预兆地陷入一片漆黑——停电了,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现场气氛瞬间凝固,观众面面相觑,乐队成员们也一时愣住了。但仅仅过了5分钟,乐队与团队就迅速达成一致,绝不让这场演出就此中断!音响组火速行动,将鼓等设备搬到场外,主办方第一时间向观众通告,决定把演出挪到外面,以不插电的形式继续进行,还宣布第二天免费加演一场。

当他们来到场外,没有音响、没有灯光,只有街区提供的照明灯和应急灯散发着微弱光芒。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热情。孔一蝉拿着扩音喇叭,在现场纯靠人声开唱,“生活似海,起伏不定,无边总是看不到头”,乐迷们也积极响应,纷纷打开手机的灯光,全场大合唱,歌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

此时此刻,没有华丽舞台的衬托,却充满了最纯粹的音乐力量,宛如一场梦幻般的音乐派对,这场特殊的演出,不仅没有让观众失望而归,反而成为了大家心中最珍贵的回忆,和这场不插电演出有关的短视频光在抖音的播放量就近亿次。

后来,键盘手韦伟再去西安时,当地管理者还认出了他,请他喝咖啡时,连连感叹,对当年那场“几千人”在户外看他们演出的场景印象深刻。

这就是音乐最纯粹的魔力,无法预知,但动人心魄。

小结

“我们的工作,就是好好生活”

“有音乐去渡活人的话,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其实活人活着会更难受,带着遗憾,带着所有的这些残破的东西,要面对无数多的困难。”

——孔一蝉

整个6月,旅行团的行程特别忙。乐队正紧锣密鼓地筹备二十周年特别呈现的「下一站」巡回演唱会,第十四张原创专辑也即将在8月份上线,突然收到“来福炼丹房”要拆迁的消息,大家有点愕然,不得不赶回北京处理。

“来福炼丹房”是乐队呆了14年的排练室,他们在这里做了10张专辑,曾诞生过一首首金曲如《于是我不再唱歌》、《永远都会在》、《逝去的歌》,见证了乐队几乎每一个重大抉择的“历史”。

排练室位于村中村,V-log镜头里周遭的市井烟火气丝毫不影响排练室的“地位”,室内堆放着大大小小排练的乐器,但明亮温馨。周围的邻居都是市场的务工人员,房东张大姐、卖水果和修防盗网的邻居都和乐队处成了朋友。

在20年乐队职业生涯的成长过程中,旅行团的作品往往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细腻描绘,无论是面对失去,还是面对生死,这些都是人生无法回避的重大命题。对亲人的爱和对生死豁达的态度,也贯穿在乐队的作品中,《逝去的歌》、《阿奶》、《我要走啦》.....

在访谈中,孔一蝉和韦伟回忆起阿奶,最初得知阿奶患癌晚期时,孔一蝉惊觉生命短暂,哭得泣不成声,在厨房一气呵成写下《阿奶》,本想带着这首歌回家唱给阿奶听,但真正见面时,只希望能安静地陪伴她走完最后一程。在抖音,《逝去的歌》常出现在祭祖、追悼会等场景,孔一蝉觉得音乐能“渡活人”挺好的,因为活着的人要长久带着痛苦和遗憾,会更难受。

谈及歌迷,旅行团满怀感恩。从第一批步入 40 岁的年长歌迷,到如今 00 后,甚至步入青春期的 10 后,他们的音乐始终能打动不同年代的年轻人。孔一蝉经常会去看评论区,看到许多人分享心情,“一条评论,可能是一个家庭、一个人的一生,音乐成为他们存放记忆的地方。”

在他看来,这是音乐人与乐迷之间最棒的关系,作为音乐人,能拥有这样的互动,无比有幸。

除了音乐创作,乐队成员们日常还很喜欢爬山。起初是徐彪和彭磊在北京爬山,孔一蝉发现大家在爬山后变得更快乐了,参与后也爱上了这项活动。

“我生活的地方柳州,就是开门见山,但每个地方的山都不一样”,孔一蝉开口,缓缓说道,“它会给你带来一种不同的对自然的理解,感觉自己前所未有的渺小。”

6月10日,新裤子和旅行团合作的新歌《空山灵雨》上线,MV里就记录了这几年彭磊、孔一蝉、徐彪几个哥们到处爬山的场景,淋雨登高,爬树望远,有趣极了,“自从开始爬山,心情变得放松多了”,孔一蝉说。

徐彪则把乐队事业比喻为“爬山”,人不可能永远在山顶,顶峰之后也迟早会往下走,持续发唱片的好处在于,你不断有新的作品呈现给乐迷,就跟爬山一样,有起起伏伏,一直在路上。

在职业生涯的下一个阶段,旅行团表示会一直发新专辑,每年办专辑巡演。孔一蝉笑言,他心中有一个对标——酷玩乐队,不是因为音乐风格,而是因为他们能一直在路上,让每一个看完演唱会的乐迷从现场出来后开心地生活,一个乐队能够如此振奋人心,就是乐队最大的价值。

访谈接近尾声,在憧憬未来的生活时,韦伟哈哈笑着说,“希望我们能演到 80 岁,那个是终极目标,再久一点,再多 10 岁,90岁哈哈”,他还开玩笑地说,希望有一天乐队的一首歌能出现在孩子们的语文课本上。

过去二十年,旅行团用音乐搭建起跨越年龄的桥梁,让不同时代的年轻人都能在他们的音乐中找到共鸣与慰藉。相信未来,带着这份对音乐的赤诚,旅行团会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陪伴歌迷开启一段又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花上娱乐网 » 从Live House到大型体育馆,旅行团20年的“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