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书卷一梦》,李一桐终于扬眉吐气,狠狠摆脱了“体寒咖”的帽子。
不管站内,首播峰值直接刷新平台四年首播纪录,稳稳拿下总榜第一。
还是站外,猫眼电视剧热度榜、灯塔全网热度榜、豆瓣电视剧榜…但凡能叫得上名的权威榜单,统统被强势占领。
这部剧都用实打实的数据,让所有人看到了李一桐的市场号召力。(真的有点争气在身上
即便后续热度有所回落,但对于常年被诟病“带不动流量”、“撑不起大剧”、“观众记不住”、“火不了一点”、“命里没爆款”的李一桐来说,这样的成绩单,也已经有足够的分量,来打破大家对她的固有偏见了。
回看她的演艺之路,“体寒咖”的标签之所以如影随形,本质上,还是她一年到头无缝进组,作品一部接着一部地出,可人气却和她劳模式的高产并不匹配这一个原因。
自出道起,就稳坐女主之位,合作对象从流量小生到实力派戏骨,制作班底皆是业内头部,资源堪称顶级配置,却始终差一口气,没能真正迎来属于她的事业爆发期。
从《射雕英雄传》里灵气四溢的黄蓉,到《鹤唳华亭》中柔中带刚的陆文昔,李一桐其实凭借扎实演技塑造过不少经典角色,但由于没能彻底破圈,“戏红人不红”的困境反而随着作品累积一直在加深。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美女如云的娱乐圈,她甜美清新的外形虽然讨喜,但缺乏一个极具辨识度、能瞬间抓住眼球的记忆点。
不少人常把她和白鹿、李沁、孙怡等人混淆,甚至调侃她们共用一张脸,这种形象标签上的模糊,让李一桐在海量娱乐信息洪流中难以脱颖而出。
另一方面,她的演技细腻自然毋庸置疑,但表演风格相对固化也成了突破的瓶颈。
她饰演的角色,古偶闺秀和温婉女主占了很大比例,相似的情绪表达、雷同的角色塑造路径,缺乏颠覆性的人设来打破观众既定的印象,大家看久了难免有点...审美疲劳?
尽管她尽力诠释每个角色,但类型化的表演让观众总觉得换汤不换药,就像流水线产品,即便质量上乘,看多了也会令人失去新鲜感。
此外,瞬息万变、竞争惨烈的市场环境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不确定因素。
一部剧能否成为爆款,演员表现仅是其中一环,题材的稀缺性与适配度、宣传营销的策略与执行力、播出时机的选择,乃至同档期对手的强弱,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纵使手握顶级资源,也可能因为题材撞车被淹没、宣传哑火无人知,或生不逢时撞上超级爆款而被分流。
种种不可控的buff叠加,如同无形的屏障,一次次阻断了李一桐的破圈之路,也让大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更多地记住了“体寒咖”这个标签,而忽略了她作品背后持续的努力与沉淀。
直到《书卷一梦》的出现,精准填补了她过往演艺生涯中的关键缺口,还给她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突破机会。
不仅剧情设定上在同质化严重的古装剧中独树一帜,并非惯用的“大女主逆袭”或“虐恋情深”套路,而是创新性地构建了“剧本机制宇宙”,将抽象的“剧本机制强制爱”具象化为驱动剧情的核心冲突点,赋予了故事极强的宿命感和张力。
开篇即高能,女主宋小鱼,一个现代的一百八十线女演员,在试镜古装剧时意外穿进剧本里的世界,成了原著中活不过三集的炮灰女主宋一梦。
更绝望的是,她发现自己的命运被一套严格的“剧本法则”牢牢控制,一旦偏离预设剧情,就会立刻触发离奇死亡。
什么坐着花轿被横梁砸死啊、脖子被卡窒息、平地摔死、被火盆泼中烧死、被牌匾砸死、花粉过敏中毒、被丫鬟推倒摔死、被满地大枣花生桂圆滑倒毙命、喝喜酒直接毒发身亡。
九种匪夷所思的死法,每一次都充满黑色幽默,每一次死亡后,她又会被无情地拉回剧情起点,被迫重复这荒诞的轮回。
人物设定上也大胆新颖,为李一桐量身打造了一个与她过往荧幕形象形成极其强烈反差的角色。
宋小鱼一角,彻底颠覆了李一桐以往饰演的那些端庄闺秀或温婉佳人形象,身上既有现代思维带来的跳脱与新奇,又有在困境中顽强求生的坚韧。
一会儿用现代知识在古代赌坊赌神附体,一会儿又在面对必死剧情时不屈反抗,在喜剧情节与悲剧命运的碰撞中,人物形象立体而生动,非常容易引发观众共鸣。
而李一桐,也确实抓住了这个突破的机会,通过《书卷一梦》,向大家交出了一份层次丰富、极具说服力的答卷。
无论是宋小鱼初入剧本世界时的懵圈、对自身处境的疯狂吐槽和生无可恋,都被她用极其生动的微表情和灵动的肢体语言演绎得妙趣横生,追杀戏中边逃命边碎碎念吐槽剧情不合理的桥段更是神来之笔。
通过眼神中迸发的坚定、肢体语言传递的决绝,刻画出了宋小鱼决心逆天改命,硬刚无形的剧本时,内心的挣扎、觉醒与成长,感染力直击人心。
她的表演,松弛自然、拿捏精准、层次分明,最终塑造的宋小鱼生动鲜活,轻松走进了观众心里,也终于把“体寒咖”的帽子稳稳摘下,彻底甩开。
这一次,角色与演员互相成就,李一桐也由此真正实现了演艺生涯中一次实打实的、能拿得出手的代表作级突破。
事实上,娱乐圈像她这样打破“体寒咖”魔咒的案例并不少见,前有景甜以《司藤》中冷艳霸气的大女主形象彻底改写事业轨迹,一袭珍珠白真丝旗袍衬出曼妙身姿,柳叶眉下眸光流转,抬眸睥睨间气场全开,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矜贵。
不仅以极具东方韵味的造型掀起全民旗袍热潮,更凭借细腻入微的演技,将司藤毒舌傲娇的表象与纯良坚韧的底色糅合得浑然天成,谁看了不说一句“人间富贵花”?
后有丁禹兮凭借《永夜星河》中病娇腹黑的慕声一角惊艳众人,凭借对角色的精准诠释,开创了“晋江流演技”新范式,将小说中“眸光一暗”、“哭得眼尾猩红”、“困露出兽般的眼神”等抽象描写,转化为极具感染力的视觉表达。
在感情线处理上,通过眼神从戒备到眷恋的微妙变化,细腻呈现慕声从嫌弃到倾心的情感转变,完美复刻书中暧昧拉扯的极致氛围,既打破了观众对他的固有印象,更展现出自己驾驭复杂角色的深厚功底,成功拓宽了演艺道路。
所谓的“体寒”,表象之下,实质往往是尚未找到最适配的角色定位、演技的穿透力有待进一步打磨至更具层次和爆发力,或者,欠缺一部真正能将其独特魅力与潜力完全激发出来并推向市场的优质作品。
演员的“火”与“不火”,从来不是玄学,而是作品质量、业务能力、形象适配度等多维度因素的共振。
整天张口闭口“时也命也”,看似高深莫测,实则是一种思维上的偷懒,轻飘飘一句话就把剧组台前幕后所有工作人员付出的无数努力、为塑造作品熬的夜、磨的戏全都一笔带过了。
要知道,每个角色从无到有、从平面到立体,都藏着演员背后的反复推敲,而且,影视行业从前期筹备、拍摄制作到后期宣发,每一个环节都暗藏门道,如此简单粗暴地将复杂生态一概而论,不仅是对大家心血的敷衍,更是对行业专业性的不尊重。
与其用什么“体质不行”来甩锅,不如沉下心看看演员有没有吃透角色的每一个细节,制作团队有没有走心搞创作、打磨剧本和制作。
毕竟在竞争激烈、每天都有新作品上线的娱乐圈,唯有扎实的作品与过硬的业务能力,才是破除一切偏见、赢得长久认可的通行证。